當年,一句“廣告做得好,不如新飛冰箱好”可謂火遍大江南北,如今這句廣告詞馬上就要成為絕唱。
今年十月底,格力電器發布了2017年三季報,財報顯示,其當期營收為416.9億元人民幣,創下歷史單季新高。而就在同一時間,河南省老牌家電廠商新飛卻因經營不善而向政府遞交重整申請,瀕臨倒閉。
在重整說明中,新飛透露過去幾年公司持續虧損,無法徹底挽回局面,迫于資金鏈壓力,唯有停止生產活動。之后,公司將變賣資產獲取現金,也將考慮將新飛商標授權給有意合作方使用。
要知道,在新飛最輝煌的時候,被稱為冰箱界“四朵金花”中的老大,排在它后面的是海爾、容聲、美菱。在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最初的幾年里,四大品牌一直稱霸著市場,而當時的格力還沒開展冰箱業務。
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。兩家業務高度重合的企業,最終因戰略格局不同而云泥相望,不禁讓人一陣唏噓。
寧去新飛,不去銀行
新飛成立于1984年,由河南一家兵工廠改造而來。前10多年里,在老一代新飛人的帶領下,它在家電市場所向披靡,指哪打哪,打哪滅哪。
1996年,新飛達到輝煌,創下全國冰箱品牌前三強和位列中國冰箱業“四朵金花”的好成績,市場份額一度直逼20%。直到2005年,新飛冰箱銷量還排名在全國第三,高達300萬臺。
最初,很多家庭都以買得起新飛冰箱為榮。甚至在有的農村,女方找對象的標準之一就是男方家里有沒有新飛冰箱!
在老員工周華的記憶里,早年跟他一批的工友,不少都是托關系,才能進廠當個臨時工。因為廠里效益很好。搞對象的時候,穿工服相親,別人都會高看你幾眼,“比西裝領帶有面兒多了”。
還有一個說法:當年新飛一發工資,員工就擔心下班被打劫。以前新飛人穿工服去買菜,菜市場的老板開價總要高一點,知道新飛人有錢。
讓老員工們津津樂道的,是當時新飛電器的福利。“食堂24小時開放,隨便吃,還不讓掏錢。逢年過節,發的東西,吃都吃不完。”
據一位老員工付英禮說,1996年春節,新飛電器為每位職工按照每人10斤羊肉、10斤帶魚、50斤大米的標準,發放了福利。有些家庭因為多人在新飛上班,發的東西太多,只好“央求”時任董事長劉炳銀“別發了”。
“寧去新飛,不去銀行”成為當時新鄉市一些年輕人的口頭禪。
昔日大哥成了“雜牌”
隨著資本市場的整合,“四朵金花”的命運也歸途各異:容聲收歸海信科龍,美菱被長虹整合,新飛幾經易主日漸衰落,逐漸被崛起的美的擠出了四強。
最新數據顯示,2017年前9個月,新飛冰箱市場零售量、零售額占比分別為2.83%、1.70%,產品均價為2202元,早已被擠出行業前十行列。
盡管停產消息再出,但在電商和部分家電賣場仍能買到新飛電器。在天貓商城,京東商城、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上,新飛冰箱還都在參加各自的“雙11”活動。在新飛電器官網上,也依然可以下單,但是部分型號庫存顯示為0件,還有的標注著“暫不銷售”。
據某電賣場的相關人員透露,盡管賣場線上線下均有銷售新飛冰箱,但買的人非常少,銷售表現糟糕。另一家電賣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“新飛這個牌子,我們店里沒有,其他大店有可能會有,但這個牌子很少有門店會有吧!”
“家里上一個冰箱就是新飛的,用了15年沒有壞但是太小了果斷換了。”“新飛冰箱一直口碑不錯。”“十一搶的,價格優惠。”記者登錄京東看到,僅100多條的評論中,購買者多數都因為曾使用過新飛冰箱且售價便宜,而時尚、潮流、技術新這些詞語似乎均與新飛冰箱絕緣。
可以說,當年可以擺在家中炫耀的新飛冰箱,如今已經成了無人問津的“雜牌”了。
十年不漲工資,員工集體罷工
隨著新飛電器江河日下,一線的工人也跟著受苦:福利補貼越來越少,十年沒有漲工資!
2012年10月9日,河南新飛電器總部及下屬企業數千名職工聚集在總部大門口,開始維權罷工,并拉出橫幅:“漲工資,要生存,以理性救新飛”。10月10日新飛電器總部門口出現又一橫幅:“三無人”連國慶、張偉添滾出新飛。
當時,有員工列出了一組數字:新飛安裝溫控表的車間淡季工資890元左右,旺季1200元左右。這遠低于新鄉市職工平均收入水平的2160元。收入的反差使得工人感覺非常不滿。
該人士也承認此說法,“新飛工人停工是有歷史原因的,可以說是積怨已久。1999年新飛工人的工資是1000多元,當時新鄉的平均工資只有不到500元。后來公司給漲過兩次,但幅度都在幾十元,沒有超過100元。”
而讓員工不滿的還有高管們“盛氣凌人”的態度。新飛職工稱,現在的問題是,這幫新加坡人拿著高薪不辦實事,甚至根本不懂冰箱生產,“一位豐隆系管技術的副總,對冰箱材料都不清楚”,“人家看不起我們,覺得我們就是干活的。”
這種對立是在2005年豐隆入主后開始的。
在這之前,新飛員工一直堅定地相信已故新飛電器領導劉炳銀的話,“新飛有兩個上帝,一個是顧客,一個是員工。新飛就是員工的家。”
在新加坡豐隆入主后,就再也不提這種說法了。
新飛病在哪兒?
2002年,新飛電器在政府主導下,同新加坡企業豐隆集團實現合資。2005年,新飛電器國有股權再次轉讓,39%國有股再度落入外資公司手中。至此,新加坡豐隆電器股權上升到90%,且從中方手中拿到新飛電器經營管理權。
在外資全面接管新飛的幾年間,新飛急轉直下,關閉了空調線、新飛九廠、小冰箱線。入股后豐隆集團派駐的管理層為改變新飛過于“鄉土”的品牌形象,投入巨資贊助很多項目,但是并沒有樹立起與海爾、西門子對壘的高端品牌形象。
“引入外資后遭遇水土不服是拖垮新飛的一大主要原因。”資深家電分析師梁振鵬向記者表示,新加坡豐隆集團本身不做制造業務,對中國家電市場不大了解,致使新飛錯過了多元化發展的機遇。“
中高層的頻繁變動也是新飛衰弱的原因,“豐隆系不信任中方的員工,大量的豐隆系干部不斷被安插進來。此前新飛的中層干部,從來沒有超過100人,而從第一位豐隆系董事長張冬貴時代開始,這一數字不斷增加,現在中層干部約三百多人。而且是一朝天子一朝臣,高層領導人換了,下面的中層干部就隨之換掉。”
一位新飛員工提供的任免郵件通知顯示,幾乎每個月新飛內部都有中高層的人事變動。“人事任免每個月都有,非常頻繁,高管大多是空降。”
就此事還有一個故事。“后來新飛的管理層人員太多了,而且這批豐隆系的干部很少去車間,工人對這些領導的職務名稱叫不清,也分不清誰的官,只好看工作服的領子。普通員工的工作服是黑領的,管理層是花領的。”。
外部因素上,家電行業競爭激烈,最近10年冰箱市場規模增長速度放緩,甚至出現了負增長的年份。2010年后,冰箱行業開始迎接消費升級大潮的到來,大部分冰箱品牌已經有意識地研發升級技術和產品,而新飛卻仍在原地踏步。
比如在產品設計上,海爾、美的等同價位的產品,它們早就引入了十字冰箱,更加注重漂亮的設計。而新飛由于研發投入不足,產品升級的速度明顯慢于競爭對手,大部分產品仍以中低端為主,只能在區域和三四級市場謀生。
新飛的失敗很簡單:麻木引入外資,原地踏步的公司,總有一天會被時代懲罰!!
本文鏈接: http://www.yixieshi.com/99355.html (轉載請保留)